close
大多數的時候,學習到的能力是在無形之中的。
學生時代,重要!
讓你在接觸各科目、做報告、擔任幹部、上台發表、與朋友師長的互動中形成能力,並且瞭解自己。
今日有感,專題討論這一科,有些學校草草了事交個報告,結束;
有些學校愼重其事,找了五位校外評審來質詢報告的學生,學生當然也相當看重此事。
甚至以前,我還必須要帶學生參加全國專題競賽,學生要完成一本論文外,還得接受校外教授的質詢。
我在想,當學生有心或基礎能力有達水準時,
老師相對能給的也更多、更切中要心,而不是一直把心力浪費在本應有的基礎上。
(當然,用什麼方式去給、去引起動機是師長必須去思考的)
但當學生能力、態度都欠缺,連繳交作業都拖拉,還直說老師機車、要求多時,
老師本為了給學生能力的起點,能堅持本來標準的又能有多少?
當老師或家長慢慢的後退自己的要求,台灣無形中也跟著 大步的後退。
台灣跟國外,差在哪裡?
就教育的角度上,差在一個一個環節要求及思維上的節節敗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