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小魚讀的最後一間學校。
對這間學校、對這間學校的朋友及師長們,有這濃濃的情感。
台中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所,是我目前讀過最喜歡的一間學校。
教育大學,學的不僅僅是紮實的理論,每位老師都是好老師的典範,
談吐之間傳達高深的實務知識,每位老師都很溫暖。
2007 年,從這間學校畢業。
2011 年,學校沒怎麼變。
只是昔日停滿機車的走道鋪上了紅磚。
以前,每天早中晚,走在這條走道上頭。
有時,還會跟同學、學長在這散散步。
行政大樓前,最後的印象就是拍攝團體畢業照。
那天,好熱鬧!
我們把碩士帽拋得高高的。
記得當時,好開心要離開了、好興奮要踏入職場了。
而現在呢?好想重返學生時代...
那時候的我們,憶點點。
學校小小的、腳步慢慢的,腦海中很多的畫面快速但片斷的劃過。
走過昔日打羽球的室內體育場。
走過舊的幼教大樓,當初在大樓裡曾上課一年,後來大樓年齡太老舊被迫拆建。
夷為平地,變成這樣沒什麼功能的平面廣場。
而系所整個牽到全新的大樓—求真樓,我們研究生還擁有全新的研究室。
而且全是由小魚跟同學們草創,決定研究室的隔間、配色。
研究所生涯也不全是快樂的回憶。
更多的時候,卡在自己的質性研究裡,找不著出口。
這個時候,我就會到操場上走走。
這棟樓,每晚都待到11點,警衛認識的學生不多,但對我...絕對是印象深刻。
因為每晚11點,他都來催促我離開。
沿著校門外,我走著。
看到新建的側門,陌生的。
看到有歷史的宿舍,笑了。
教育大學內,多的是「尊師重道」、「禮讓師長」等標語...
我不知道!因為現在的學生,真的懂嗎?
只會在教育大學內看到這些,但是台灣的教育體制及媒體現在倡導的是什麼?
孩子的成長,單靠老師的力量是足夠的嗎?
如果,連台灣的教育體制或家長都不支持,老師能有多少力量?
即使如此,走過記憶的長廊卻又重燃自己的力量。